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43名★★★。支部所在系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级产业联盟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2018年获评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21、2024年获评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成员积极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教授工作站派遣党员和研究生至云南镇康县提供科技咨询,创新产业帮扶模式,拓展实践育人课堂★★★,组织学生参与北京高校师生脱贫攻坚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为加强畜牧知识普及,创建“牛百科”等公众号,发布畜牧行业信息和技术文章★,翻译专业技术资料25.9万字,连续15年辐射受益超过1000人★★。推动产教融合★★★,与多家企业党支部建立联系,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党支部有15名正式党员★★★。支部积极学习贯彻习重要回信精神★★,在多地建立校地合作基地和科技小院★,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融合为一体,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育平台。支部成员作为骨干成员积极助力学校在山西省国家级贫困县——灵丘县建立教授工作站★,并连续举办★★★“车河有机农业国际论坛”,为农学院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作出重要贡献。支部成员还参与起草了多项重要文件,包括《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并与学校战略研究院合作撰写《智库要报》,向中央及国家部委提供咨询服务。
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8人、预备党员1人★★。支部党员获北京市优秀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员2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人,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榜样★★”1人。支部党员中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人才项目特聘教授、国自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2人次。2018年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中国农业大学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支部成员作为业务骨干,参与多项食品安全监测工作★,同时为54家兽药企业进行113种兽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试验★★,并参与研发了85种快速检测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制/修订了5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依托学校三亚研究院创新中心,支部成员积极推进海南全健康(兽医公共卫生)研究中心建设,在服务自贸港公共卫生健康保障和推动海南乡村全面振兴中贡献力量。
党支部现有党员32人★★。支部成员作为“科技小院★★★”骨干成员,长期工作在农村和生产一线,致力于解决农业绿色转型的关键问题。他们与农民合作,引进和研发了多项绿色农业技术,包括209项生产技术★★★、73项技术规程★、34种绿色农资和农产品,并获得了37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部分成果在《自然》期刊上发表。他们创建了★★“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服务模式★★★,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了91个县区,技术应用覆盖了5.66亿亩土地。科技小院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先后8次写入中办★★★、国办、部委等重要文件★★★,并已在全国建立了1800多个科技小院,培养了60多名非洲留学生★,推动了“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业发展,其模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推广。
近年来★★,我校党委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把“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学科建设的可靠保障、思政工作的有效支撑和教书育人的名师摇篮。下一步★★,学校党委将继续锚定争创“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目标,充分发挥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质量全面提升,奋力开创学校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新局面。
据悉,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是教育部为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自2024年起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入选该项目的教师党支部将积极投身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线,开展党建联建、提供教育服务、推动科技赋能、深化实践育人等工作★,此次全国共有1486个项目入选。
此次入选的五个团队分别是★,农学院作物生态与农作学系教工党支部、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系教职工党支部、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系教职工党支部、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学系教工第二党支部★、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系教工党支部。
截至目前,学校已培育创建全国党建“双创★”项目25个★,包括4个“标杆院系”、12个“样板支部★”★★★、2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名“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和5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
作为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支部现有党员39人,是★“全员教授支部”★★★。支部为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了“校-地4+3”共建模式★,支部成员广泛参与推动校地校企合作★,推动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实验站探索形成★“实验站科技创新-基地试验示范-田间学校培训-科技农户推广与农场示范★”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科技支撑区域节水增效、节水控盐与乡村振兴,在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坚守“扎根西北★★★、团结协作、求是创新★★、报国为民”的石羊河精神。支部党员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支部农业绿色高效用水研究团队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